引用:
原帖由 wfhbc 于 2010-11-25 11:36 发表 
LZ,国府自己就存在在严重的武器装备不足问题,哪有多余的武器去装备一支不服从军令的部队?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合作相关规定国府军委会改編陕北的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4.6万人),以“第八路军”为番号 ...
咳~~哥们儿刚找回账号,先来一嗓子。伙计,国府的确存在武器装备不足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不补充各军系作战损失的理由。八路军改编后,是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而不是国民党军。可在蒋介石主政期间,国民革命军的损耗补充,远远小于国民党军的补充。无论是4次围剿,还是红军长征入川进陕,红军在整个苏维埃时期所成建制歼灭的国民革命军中,只有很少很少的部队得到过补充,注意,这个补充不止是武器装备弹药,还要加上部队建制番号。国民革命军的部队建制番号,完全是由国民政府与各个军头儿相互妥协订的,一旦军头儿们失去部队番号,那么国府进行补充部队番号重建部队,部队就成为蒋先生的国民党军。这也是蒋介石一个削藩策略。各路军阀众所周知的事儿,所以,一旦出现作战不利,各路军头儿第一反应就是闪人,保存部队实力。
在红军改编前,蒋介石的条件是,部队归入国民政府统治之下,共产党指挥官全部解除指挥权出国半年,半年后回国后量才录用,毛泽东与朱德必须出国。哥哥,这不叫改编,这叫整编。当时共军没有同意老蒋条件,在抗日时局的逼迫下,蒋介石只好按照惯例,进行改编,这个惯例指的是与张学良,阎锡山,冯玉祥,龙云,李宗仁,韩复渠等人部队改编一样,即,在服从国民政府统一指挥下进行作战,但保留原部队长的指挥权。
这就代表着,在服从国民政府统一指挥下,各部队长有独立作战权限,也就是说,国民政府可以下令各部队长去对日作战,但是如何作战,作战意图,战略思路,完全属于各部队长自行部署。懂没?这就说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在国民政府的军令指挥下,进行对日作战,但是如何作战的战略部署,是由战区长官阎锡山下达命令,第十八集团军司令朱德进行战术部署,各部队进行作战,在整个抗战时期,八路军从未出现不执行军令的情况。那么,你又从哪得到消息说八路军不服从军令?
这种改编情况不是红军一家在做,在当时中国所有军队的部队长官都这么做,不这么做的话,部队几天就会被老蒋搞掉,比如悲催的张学良同学,两个师让红军全歼,老蒋马上宣布这两个师番号取消,国府另重建2个师番号,所有军官全部抽调黄埔生,把这两个师从国民革命军变成了国民党军。在蒋介石主政期间,哪个部队长不防着老蒋这一手。。
说完了不服从军令这事儿,咱再说私自扩充部队的事儿,请问阁下,共产党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什么时候私自扩充过部队?请指出哪个部队是共产党私自扩充的?
嘿嘿,实际上在整个抗战期间,八路军从未扩充过部队,一直在抗战结束后,八路军始终是3个师。并未超过这个编制,怎么能说八路军私自扩充部队了呢?在敌占区出现的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名号全部都是抗日纵队,大队,支队,独立团,独立旅,在全球各国国家以及中国当中,这样的部队全部属于民兵性质的预备役部队,相当于国民政府治下的保安团,并无实际编制,根本不需要国民政府军政部批准,那么何来私自扩充部队一说?
既然没有不服从军令,没有私自扩充部队,同样是国民革命军,同样对日作战,凭什么国民政府不予补充战损?
另外看见上面有人说俺们都没看过战史,意思说共军武器靠缴获日军武器就是个笑话。哥们儿,你确定你看的是战史?嗯,你看的是国军战史吧?你了解日军作战方式吗?在占领区,日军的作战方式与正面战场的作战方式完全不同。在占领区中,日军通常是以大队规模驻扎在县城当中,每当有作战任务时,一般由半个小队或一个小队,配合一部分伪军进行作战,在战事紧张时期,日军甚至把一个小队分拆成几部分配合伪军作战,原因是日军兵力严重不足,这样的编制是日军无奈之举,单独派日军作战,战斗力是有了,但兵力不足,没办法只好以日军配备伪军来维持占领区作战任务,在这样配备兵力的日军,碰上共军的伏击,基本就是个悲剧。
一般日军作战都维持1比3的比例配备伪军,一个小队50-70日军,伪军150人左右,加起来200-300人,在遭受到伏击,特别是八路军老底子部队的伏击时,很容易被歼灭,老八路们当年可是有个称号,叫三枪老八路,因弹药不足,老八路伏击作战,通常都是先丢手榴弹,然后开枪,在战斗打响的几分钟内马上进行冲锋与敌交缠在一起来抵消敌军火力优势,而伪军在刺刀肉搏作战时,很容易被击溃,一旦日军与意志同样坚韧的老八路进行肉搏作战,失去火力优势并且人数较少的日军,基本完败。
在这样的作战方式下,日军与伪军几乎都没有时间去损坏武器,所以,在占领区进行作战的共军部队,武器缴获来源很多都是这样来的。至于国军送的武器装备以及民间收集的枪支并不能算主要来源!要知道,共军在抗战时期作战,一共损失了50多万部队,这50多万部队全部是战损的。收集民间枪支与国军送的那点远远无法满足八路军的作战需求。懂吗?